——转自《抚顺日报》
垃圾科学分类,文明你我同行。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土地侵蚀、提高经济价值、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6月15日,记者来到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实地了解推行垃圾分类后带来的变化。
社区积极推行垃圾分类
地点1:新抚区新顺社区
记者采访时,一位大姐来垃圾站投放垃圾,左手拿着一兜塑料瓶,右手抱着一捆纸箱。在刷卡时记者看到,她卡里的积分已经有200多分,可以兑换不少东西了。
“这还是我已经兑换过几次了,要不然还会多。”大姐姓李,她说自己是小区里最早践行垃圾分类的,“分类就是麻烦点,习惯了就成自然了,还能兑换礼品,多好。”
新顺社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位28处,其中有6处进行了升级改造,设置了避雨亭。投放垃圾分类宣传板48处,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112个。配备智能分类设备2组,礼品兑换机2组,由华驰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现注册总户数336户,注册率约89%,投放正确率约95%。为了方便居民使用智能回收设备,工作人员会指导居民如何使用智能设备及兑换积分。为了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采取积分奖励政策,居民日常分类投放垃圾产生的积分可兑换生活日用品。截至今年6月,居民总获得积分数165585分。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垃圾分类,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实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居民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做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宣传者。
地点2:顺城区黄金水岸小区
一走进小区,记者就看见了在园区主要位置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宣传牌。一位刚投放完垃圾的老人对记者说,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两年多来,虽然说主动分类的人还不多,“十个人里边有两三个”,但小区环境确实正在改变,而且是越变越好。
现场的一位督导员告诉记者,小区内共2000余户居民,目前已注册使用的达到1595户。为了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专业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在小区内采取每周2次固定点位宣传和4-6次入户宣传,通过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和现场讲解的方式对园区内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
2021年开始,顺城区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垃圾分类企业在金水岸小区打造了顺城区第一个“智能分类”试点小区,共设置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3台,智能积分兑换机一台。
地点3:东洲区油机社区
“垃圾分类工作最难的是什么?”
“最难的就是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居民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到参与,从参与到会正确分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监督的过程,居民的习惯很难改变。”现场一位社区志愿者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前期准备工作时就已开展各种宣传垃圾分类活动,在社区内35栋楼张贴生活垃圾宣传海报,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使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按照实施方案,油机社区配置智能垃圾分类设施3个、垃圾分类避雨亭10个,投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40个,为了提高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投放了50个垃圾分类窗台板,20个楼体侧面宣传板。
油机社区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为了营造垃圾分类试点宣传,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人口普查、燃气上门等方式,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为了探索切实可行的抚顺垃圾分类之路我市于2020年6月制定了《抚顺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抚顺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意见》和《抚顺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作为各部门开展垃圾分类的参考依据和考核标准
2021年,我市出台了《抚顺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2年5月l口正式施行,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组织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目前,我市共24个街道、258个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设置了16000余个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部分小区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板、宣传壁画等;有360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进行了提升改造,设置了垃圾分类避雨亭,避雨亭上有垃圾四分类投放标识和标语,可提示人们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为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每年5月第四周定为全国城市垃圾分类宣传周。
市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凭着对这份工作的执着,垃圾分类从全社会共识到全社会行动转变,为积极响应住建部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号召,5月23日,市垃圾分类办组织开展了“抚顺市2023年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活动主题为: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各城区住建部门、街道、社区相关人员到辽宁抚矿三峰亿金环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参观。参观人员观看了焚烧厂垃圾处理科普宣传片,实地参观了焚烧厂环保教育基地,详细地了解了焚烧厂的建立、垃圾处理流程和垃圾分类的意义。参观后他们纷纷表示,要带动更多居民群众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下载: